1.氣候條件的影響、環境條件要求
表面處理和塗漆時,采用露點管理方法
噴射除鏽和塗漆前,應确定施工環境溫濕度是否滿足要求,最科學的方法是采用露點管理,确保底材表面溫度高于露點3℃以上,即測定底材表面溫度和塗裝環境溫濕度,根據塗裝環境溫濕度查出露點溫度,與測得的表面溫度對照确定是否滿足這一條件(詳見露點表)。
2.表面處理,磨料、粗糙度,表面檢查
2.1結構清理:銳邊打磨、倒角磨圓、飛濺的去除、焊孔補焊及磨平。
2.2溶劑清洗去油污
2.3粗糙度測試:采用粗糙度測試儀
2.4磨料檢查
抛丸用磨料常用鋼丸、棱角砂和鋼絲段,用混用磨料較為理想。
粒徑分布選擇如下:
0.4-0.8mm,用于較細粗糙度的噴射清理。
0.4-1.2mm,用于較粗粗糙度的噴射清理。
0.2-1.9mm,用于點蝕嚴重的舊鋼材噴射清理,要求有很大的粗糙度。
1.2-1.9mm,用于沒有點蝕的新鋼材噴射清理,要求有很大的粗糙度。
按ISO11126測試金屬磨料,按ISO11127測試非金屬磨料
PH值不應低于6.2;導電率測試确定是還含有過多鹽份;濕度測試,揮發物不高于0.5%;油脂的檢查;硬度測試。
2.5清潔度标準:GB8923-Sa2.5級和St3級。相當于ISO8501-1。
3、施工參數
3.1配比準确、稀釋劑、施工粘度
将乙組份倒入甲組份中充分攪拌均勻,再加入稀釋劑調整粘度。如用不完一組漆,應分别稱重配漆。
3.2使用期,溫度影響
配好的油漆應在使用期内用完。溫度越高,使用期越短。
3.3噴咀選擇
主要是流量和噴幅,與壓力相配以保證霧化好。
3.4總輸出流體壓力
進氣壓力X壓力比,管路損失。
3.5塗裝間隔控制
間隔時間太長會影響層間附着。
4、噴塗施工技巧
4.1空氣噴塗、無氣噴塗、空氣輔助無氣噴塗、空氣輔助無氣靜電噴塗
4.2施工前檢查霧化狀況,如霧化不良,相應調整粘度、壓力、噴幅等,
4.3預塗裝,針對孔、邊緣,不易噴到的采用刷塗。
4.4移動中開機和關機,噴槍盡量始終與被塗面垂直、等距移動,避免手腕轉動成弧形移動(會導緻不勻和浪費)。噴距30CM,重壘50%,運行速度根據膜厚調整。噴塗拐角對準中心線。
4.4先上後下,避免漆塵積聚。
5、施工缺陷防治
5.1流挂
在垂直面塗裝時,塗膜向下流呈,凸部的現象,塗裝效果不佳。
産生原因:可能一次塗裝過厚或粘度太低,出漆量過多,噴嘴離塗裝特過近,移動太慢。
對策:不要過度稀釋,距離适宜(25cm-30cm)。
5.2汽泡和針孔
粘度過高而壓力過低導緻霧化不良,環境或底材溫度太高而溶劑揮發太快,一道過厚;聚氨酯碰到水份。
5.3粉化、幹噴、積塵
總輸出流體壓力過大,噴距太遠,溶劑揮發太快;噴塗程序不當。
5.4塗膜不足、漏塗或過厚
加強噴塗操作熟練程度。
5.5縮孔
底材不潔淨、油漆被污染、壓縮空氣有水份。
5.6發花或白化、達不到預期光澤
塗裝環境濕度太大,溶劑揮發太快、底材過冷。
5.7桔皮和斑點狀
霧化不良、太厚,多出現在平面。
5.8脫皮與剝落、面漆附着不牢
底材不潔淨、表面過于光滑,冬季低溫表面有冰霜露存在。面漆覆塗于底漆間隔時間太長,超過使用期仍使用。